在職青年多不懂投資 奢望2成回報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7/06/01 08:00

分享:

分享:

一項調查發現,68%的在職年輕受訪者於過去一年曾持有或交易金融投資產品,而股票是最常見的投資工具,其次是債券。

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,有調查發現,八成六受訪的在職年輕人對投資所知甚少,但仍有近七成人在過去一年曾投資金融產品,更有部分受訪者奢望投資可獲20%的回報。

過去曾有大學畢業生不甘心投資損手而令債務滾存至近300萬元,最終需向社福機構求助;有社工認為應加強理財教育,而社會亦應正視年輕人「搵快錢」的問題。

投資者教育中心今年4月訪問了500位18至29歲的在職成年人,當中68%的在職年輕受訪者於過去一年曾持有或交易金融投資產品,但有86%的受訪者承認對金融投資產品所知甚少或一無所知。而在有投資的受訪者當中,股票是最常見的投資工具,其次是債券(包括政府通脹掛鈎債券)。

至於投資的回報的期望,有20%的受訪者希望賺取達20%或更高的年度回報率,有11%的受訪者期望取得少於5%的溫和回報率;調查亦發現69%的股票投資者採取少於一年的短綫投資期。

東華三院健康理財家庭輔導中心主任陳福龍指出,曾有年輕人在大學模擬投資比賽勝出,畢業後開始炒股,後來以孖展方式炒期權,惟失利令債務滾存,雖然曾考慮過收手,但又不甘心,至債務滾至接近300萬元才求助,最終需要債務重組。

明愛向晴軒債務及理財輔導服務主任翁麗萍則指出,不少個案本身有投資經驗,有感股票回報慢,為了搵快錢而轉向炒賣窩輪,但對窩輪認識片面,又曾借錢投資,終至損手收場。

她認為現代社會急功近利,加上本地年輕人對前景欠缺希望,搵快錢的觀念應運而生,社會應思考如何令年輕人找回希望。

【延伸閱讀】62%青年入不敷支 近1/3負債

【其他熱話】人工智能冷血無感情 牛津報告:9大難以被取代職業

【其他熱話】3個超錯洗頭陋習 中醫教你袪頭風食療【有片】

撰文 : 張美琪 經濟日報記者